小隐建筑年终报告:2022,我们做了些什么?

头图.png


2022年末,历时三年的疫情时代落幕,我们步入了后疫情时代的生活。三年中,身边朋友的公司、家楼下的小店很多都没能撑过去,建筑功能变化之快,随时都可能因为新使用者而彻底颠覆。


小隐建筑根据设计实践,在2020年提出了“意象建筑”,一种更注重建筑美学的建筑创作方法——以意赋象,以象见意。今年我们共计建成了6个建筑项目,以及数十个项目的设计和深化,参与多次业内讨论,也在国内和国际上斩获多个奖项。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回望今年的种种,我们对“意象建筑”又有了更深的理解。

1.jpg


建筑是高综合性的艺术,不仅与审美密切相关,例如意象、形式、诗性等;同时受科技、经济、政治等影响。建筑起源于原始人类的基本空间需求,逐渐发展为一种具有象征性的视觉艺术,充分体现了功用和审美、技术与艺术的有机结合;体现了历史和社会的变迁。现如今社会发展加快,为迎合时代特征建筑的功能更加多变,从国内外近年大量的城市更新活动中可见一斑。

2.jpg

位于成都青龙湖的农业科普教育基地“漂浮的种子”是小隐建筑参与的城市更新之一(2022.04建成)

相关阅读:成都电视台视频


每个建筑在诞生之初都有一个确切的功能,但长远来看,建筑功能本身就是一个极不明确的概念,建筑与人和社会的联系也因不同的时代特征,呈现出其复杂性。因为人所具备的独特的思维和精神活动能力,建筑必须考虑它对人精神感受所造成的巨大影响。优秀的建筑应同时满足物质功能和精神感受两方面的需求,从而影响人们的情绪并使之产生共鸣,使其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达到一定的艺术创作高度。相比于功能,我们更在意人与建筑的情感认知,以及建筑赋予人的行为引导和情感想象。也就是意象。

3.jpg

龙门山·卧云台是村口的大树,也是飘浮的云朵,是乡村中的现代艺术生长场(2021.9建成)

相关阅读:《城市画报》


如何赋予一个建筑合理的美学形式?我们的方法是——赋象见意,也就是建筑的可读性和叙事性。首先是找到合适的象源,将它转换为设计雏形——象胚(类似于类型学中的原型概念,也就是常说的元素或者符号);再由象胚发育成形象,转化成建筑形式或者空间形式;这些形象再经过特定的组合,成为一个个建筑场景。当人与建筑场景发生连接之后,就可能给人带来重要的情感启示和情感想象,甚至获得一个超越建筑的精神境界。人对建筑不同的认知解读又转换为新的象源。对于参与建筑的人来讲,这是一个完整而循序渐进的过程。

4(1).jpg

海口·西秀公园·水上剧场 “赋象”长尾螺,开园后很多游客在海螺背上拍照打卡(2023.01建成)


如何赋予一个建筑合理的美学形式?我们的方法是——赋象见意,也就是建筑的可读性和叙事性。首先是找到合适的象源,将它转换为设计雏形——象胚(类似于类型学中的原型概念,也就是常说的元素或者符号);再由象胚发育成形象,转化成建筑形式或者空间形式;这些形象再经过特定的组合,成为一个个建筑场景。当人与建筑场景发生连接之后,就可能给人带来重要的情感启示和情感想象,甚至获得一个超越建筑的精神境界。人对建筑不同的认知解读又转换为新的象源。对于参与建筑的人来讲,这是一个完整而循序渐进的过程。

5(1).jpg

竹艺村游客中心  春笋破土与竹编技艺结合,重塑新川西民居(2022.03建成)


意象从何而来?我们把意象分为了两类:取自自然物的自然意象,例如日月星辰、江河湖海、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气候季象……;取自人造物的人文意象,如语言、服饰、饮食、建筑、文学、艺术、历史……。一个合适的意象应该具有表现性、可感性、抽象性、多义性、理想性、先验性、不确定性的特质。意象的表达应直击人心,耐人寻味,并发人深省。

6.jpg

石家庄·福祐园服务中心 每个离开的人都会变成天上的一颗星(2023.01建成)


当今世界正处于全球化发展的大变革之中,一个更加全球性的世界必然导致世界文化趋于同质化。信息的传播速度之快,甚至同化了人们的“三观”,跟随所谓的“主流意识”让世界各地气象万千的生活方式日趋同化,建筑功能性需求亦大同小异,建筑技术多元却又趋于统一。于是,在国际间的差异在不断缩小的同时,许多地域间的差异已几乎丧失,导致当下许多建筑呈现出“千城一面”的建筑形象,建筑与艺术的距离越来越远,建筑美学被很多人遗忘甚至抛弃。而“千城一面”究其根本其实是绝大部分建设者对美学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不够。如果我们能恢复美学在建设者心中的地位,不让任何功能问题脱离建筑审美的恰当性问题,这不仅能满足功能需要,而且也能满足当下生活方式的需要。


摒弃和超越现有的建筑美学形式,终止恶性循环的“千城一面”的现象表现,创造新的审美情境和文化意象,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当代建筑美学的当务之急。

7 (2).jpg

八宿旅游集散中心 昌都邦达在地文化“马帮木碗”和传统藏式建筑转译赋形(2022.08建成)


好的建筑在于予人启示。美学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是想象力的概念。建筑感受是由思想或概念来表达并赋予活力的。建筑师通过建筑将自己的思想和概念传达给受众,而受众通过实际感觉和想象感觉的方式来感受建筑。而在建筑感受中正是想象力感受占了优势。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美学感受是人类理解自己和感知世界的一个基本要素。我们认为建筑是一种语言或者一种类语言的美学形式。美感能让建筑师从盲目追求功能转变到符合时代的生活需求上来。真正对自我的认识促使我们不仅要坚定把美学价值放在首位,而且要兼顾美学表达的合理性和含蓄性。

8.jpg

泸州·梨花村·悠然阁  一片梨花与巨石的缠绵故事(在建)


美学理解是一件很实际的事情,它不包括在理论的知识内,而是包括在感觉和情绪的组织内。要很好的理解一座建筑就要理解到它的含义,知道它的“意象”是什么,要感觉到一种思想或者生活方式的内在共鸣,并且还要能知道怎样去认识和响应其他的美学现象。

9.jpg

安岳·乾龙镇·会月亭  随风飘荡的灯塔,会唱歌的房子(在建)


要使建筑具有美学趣味,不能仅从既定的功能来看它,应该同时关注它所具有的所有潜在美学意义。体验建筑时,不仅是体验空间,更多的是人与建筑连接所产生的乐趣。美学乐趣不是感官上直接反应的乐趣,而是依附于思考过程并受其影响。建筑中虽然存在纯粹的不假思索的感受乐趣,但是如果能通过认知建筑用途等来发展与交流,会感受到更多的乐趣。(类似于诗歌引起的感受乐趣是因为我们对其意义的理解而产生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座建筑能被作为建筑艺术来欣赏的话,它一定是有意义的。我们可以用美学的观点建立一种原则或者计划,通过美学的理解树立清晰的目标,通过审美趣味的培养,形成内在的审美感受,形成广泛的审美认知。

10.jpg

怒江72拐观景台  一抹藏红,当你回望之时,天路已在脚下(在建)

相关阅读:高寒高海拔地区的当代建筑实践


目前世界主流的建筑理论基本都源于西方建筑阵营,在当下人们精神追求越来越高的时代,那些过于理性的建筑理论早已显现出其局限性,它很好的解决了人们物质层面的需求,但在精神需求的世界却显得力不从心。尤其在中国这个历史文化深厚久远且充满感性思维的国家,这一现象更是愈发明显。


当代西方建筑美学发展出多种美学思想:历史主义建筑美学(新古典主义、新理性主义、新乡土主义)、新现代主义建筑美学(新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技术主义建筑美学(高技建筑、智能空间)、有机主义建筑美学(形态有机主义、生态建筑)等等,当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和悖论,但却充分显示了人类精神领域中审美的、伦理的和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他们是当代建筑美学生命力的源泉。其中不乏与“意象建筑”中某些观点暗合的建筑思想体系。

11.jpg

平武·梅宿之言  青梅的烘炕邂逅羌族民居(2022.07建成)


路易·康曾提出“建筑是有思想的空间创造”的观点,主张“形式唤起功能”,将形式和空间的创造摆在了首要位置。


文丘里曾说“我认为用意简明不如意义的丰富。既要含蓄的功能也要明确的功能。一座出色的建筑应有多层涵义和组合焦点:它的空间及其建筑会一箭双雕的既实用又有趣要素”。文丘里希望挑战平庸,把“有活力”“有趣”作为建筑的终极目标。


埃森曼也曾提出“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建筑和广告一样,同样面临着一个让观者过目不忘,创造短暂的永恒的问题……"


罗西创建了类型学理论,他提出设计源于原型,但必须超越原型,只有这样,历史与现实、个人与社会、特殊性和普遍性才能通过设计过程实现完美结合。


功能主义之父——勒·柯布西耶,在他晚年也背离了自己主张和推崇的标准化原则和机器美学,脱离了理性主义,转到了浪漫主义和神秘主义,彻底与“功能主义”决裂。他的两个重要建筑作品“圣皮埃尔教堂”和“朗香教堂”以独特的建筑美学形式使建筑界为之震惊。他对光影艺术的不懈研究,构思出圣皮埃尔教堂的连续“螺旋光带”与”星云”,即使时隔多年后才建成,亦成为当今最具浪漫主义色彩的教堂之一。柯布西耶把朗香教堂设计成一个“视觉领域的听觉器件”,像(人的)听觉器官一样的柔软、微妙、精确和不容改变,被誉为20世纪最为震撼、最具有表现力的建筑。

12.jpg

安岳·乾龙镇·农才超市  育人如育苗,老兽医站的柠檬新衣(在建)


当下如何在人与自然之间建立平衡成为了建筑界的新话题,建筑师在实践中,生态思维和共生思维逐渐催生出一种新的美学形式——生态美学。至此,建筑不再单纯把功能和形式、空间和视觉的美作为建筑的终极考量标准,未来建筑应该向着体现生态智慧的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13.jpg

成都·新双立汽车展销中心  电池科技与矿物介子组建“聚能矩阵”(设计中)


而我们认为意象是人与自然相通的媒介,自然是意象的源泉,是我们寻找智慧的地方,而建筑是二者融合的产物。思想源于对世界万物的认知与解读,亦即意象。思想决定了人对自然的态度,从而决定了建筑与自然的关系。中国“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思想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无限向往。小隐建筑在采用“意象”创作建筑的长期实践基础上,结合西方建筑理论和东方意象审美,在2020年提出了“意象建筑”。中国“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正好契合了未来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意象建筑”也将延续并发展这种哲学思想,并付诸于实践之中。

14.jpg

大邑·花间酒  川菜新吃法——游宴,如鱼得水,复刻“成都好”生活(在建)



奖项、展览与沙龙

这一年,实体空间备受挤压,每个线下团聚的时刻都变得弥足珍贵。尤其作为实体空间的塑造者,我们格外珍惜每个线下的交流机会。


感谢所有的认可和鼓励。2023年,我们希望用作品让更多人看到我们,也期待和更多不同行业的朋友面对面的交流。


奖项

2022Archilovers年度最受欢迎项目

15.jpg


2022AD100 YOUNG评审团特别奖

16.jpg


2022大设计奖空间设计类金奖

17.jpg


2022金熊猫天府创意设计奖空间创意设计类(专业组)铜奖

18.jpg


2022FRAME AWARDS 空间类别年度展览设计入围奖

19.jpg


展览

观念的语言——艺术与设计的边界共振

光合·首届成渝城市更新建筑设计展

光合·首届成渝城市更新建筑巡展


沙龙

建筑百问 AD100 Dialogue——形式是否

寻麓TALK ——共论建筑的可读性和叙事性

建筑师的夏天——意象建筑

RIBA成都独立建筑师交流会——国际语汇与在地营造

20.jpg


纸媒与新媒体传播

2022年,小隐建筑的作品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多次被国内外权威媒体报道。2023年,我们依旧欢迎不同形式的媒体向我们发出提问或和我们分享见解,以互动的形式一起探寻更多建筑的意义。


21.jpg


《Sintesis Arquitectura》2022年12月刊

《安邸AD100 YOUNG 2022》2022年11月增刊

《成都城乡融合发展片区建设项目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及导则(试行)》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2年7月(下半月)、8月(下半月)、10月(下半月)

《城市画报》2022年12月刊

《天府文化》2022年9月刊

《AD建筑装饰》2020.51

《现代装饰》2022年12月刊


22.jpg


《 龙门山·卧云台 | 全球媒体报道资讯合集》

《生活在公园里的成都人》